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饮食篇:古人喝酒,为什么那么能喝 (第6/20页)
rou。所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把吃羊rou改为吃牛rou,可能是为了突出梁山英雄好汉们的反抗精神。所谓“造反有理,一反到底”,吃牛rou也是反抗精神的体现。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古代官方严禁吃牛rou,但不代表民间就真的能禁绝。就像今天吃熊掌等野生动物违法,但民间还是有铤而走险吃的。舌尖上的中国,为了吃,没有什么不可以!正因为官方禁止,所以市面上牛rou稀缺,牛rou价格远高于其他rou类。古人为追求暴利,私自杀牛的事屡禁不止。宋代时,每斤牛rou可以卖百钱,按照购买力换算,折合今天的百八十块钱。在利益的趋势下,一定会有人铤而走险,这也是古代能吃到牛rou的最重要原因。 宋真宗时,一个叫孔宗闵的官员上奏说“浙人以牛rou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由此可见,当时浙江私杀耕牛的情况非常严重。宋真宗听后大为震惊,下旨要求严厉惩处,开展“严打吃牛rou”全国行动。然而行动无疾而终,因为官员上奏说民间吃牛rou的太多了,如果都抓起来,恐怕咱们宋朝的监狱都不够用。宋真宗无奈,最后只能作罢——谁爱吃就吃吧! 同样是宋朝,山东莱州地区的官员对待民间吃牛rou问题的处理就显得更“与时俱进”:看到吃牛rou的太多,干脆就收起了“吃牛税”——吃牛rou可以,但你得交税!重商主义的宋朝,真的很会利用经济杠杆。这样一来,既打开了牛rou市场,丰富了民众的菜盘子,又充实了地方政府的钱包子,一举两得。但是,农业社会吃牛太多,的确会对农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害,最终又会破坏传统经济的根基。所以“吃牛税”遭到了强烈的批评,政府最后也停止了该政策,继续严禁吃牛rou,这就又回到无法禁绝的局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