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 几百万美元怎么花还用请示我吗,不知道我正忙着选课吗 (第3/4页)
的有关部门还没有决定权, 只能是把关一下材料、然后上报国家级的有关部门, 最终定夺。 一般来说每个省每年上报的新增国家级高新企业都还是有名额限制的。以03年的行情, 东海省这边每年也就上报全国20几家、能评下来的也就七八家。 要是托关系找手眼通天的代理机构,少不得也得百来万的代理费起步——如果是不放心疗效、托风险代理的话, 更是三四百万起步。也就是“做不下来不给钱,评上国家级高新才付款”。 顾辙倒是没给额外的代理费,只找了家基本收费的便宜跑腿机构, 他相信自己的实力。 叶小敏第一次到省里的工商、科技部门送材料的时候, 还被初审的工作人员质疑了一下。 “小姐, 你们公司的材料有点问题, 今年新增的发明和专利数量都明显不合格。你们这儿填的材料,涉及的这些技术, 都只有申请号没有授权号。 既然连最终授权都没拿到,我们怎么能凭这些还不确信能不能被授权的技术,就判断你们公司的高新科研含量呢?” 那初审工作人员的说辞, 倒也算公事公办,并非刁难。她也是懂行的, 也经常看新闻,知道这家“天元科技”就是顾辙的公司, 最近在媒体上出风头出得正劲,确实是很扎实的公司。 但国家制度条条框框摆在那里, 也是没有办法,必须说清楚。 好在叶小敏也提前做过功课,对公司的特殊情况有充分了解,她立刻援引了国家级高新企业审查条例里的某些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